针对平台提出的 小型、中型、大型 和 定制 生产环境的规格,以及 实例 和 端口 的资源分配方式,以下建议可供部署参考。
对于较小的业务规模,举例来说,集群中的节点不超过 5 个,仅用于运行标准应用,单个负载均衡器即可满足需求。建议以 高可用性 模式使用,至少保留 2 个副本,以确保环境的稳定性。
可以通过 端口 隔离来隔离负载均衡器,允许多个项目共享该负载均衡器。
实验环境中针对该规格测得的峰值 QPS 约为每秒 300 次请求。
当业务量达到一定规模时,例如,集群中节点不超过 30 个,并且需要处理高并发业务同时运行标准应用,单个负载均衡器仍然足够。建议采用 高可用性 模式,至少保留 3 个副本,以维持环境的稳定性。
可以使用 端口 隔离或 实例 分配方式在多个项目之间共享负载均衡器。当然,您也可以为核心项目创建新的负载均衡器供其专用。
实验环境中针对该规格测得的峰值 QPS 约为每秒 10,000 次请求。
对于更大的业务量,例如,集群中节点超过 30 个,同时需要处理高并发业务和长时间连接的数据,建议使用 多个负载均衡器,每个负载均衡器采用 高可用性 类型,至少保留 3 个副本,以确保环境的稳定性。
可以通过 端口 隔离或 实例 分配方式让多个项目共享负载均衡器。您也可以为核心项目创建新的专用负载均衡器。
实验环境中针对该规格测得的峰值 QPS 约为每秒 20,000 次请求。
场景 | 部署建议 |
---|---|
功能测试 | 建议部署 单个实例 的负载均衡器。 |
测试环境 | 如果测试环境符合上述 小型 或 中型 的定义,使用 单点 负载均衡器即可满足需求。负载均衡器 实例 可以在 多个项目 之间共享。 |
核心应用 | 建议为核心应用使用专用的负载均衡器。 |
大规模数据传输 | 由于负载均衡器本身造成的内存消耗微乎其微,即使是 大型 规格,也只需保留 2Gi 的内存。但是,如果业务需要传输大规模数据,导致内存消耗显著增加,则应相应地增加负载均衡器的内存分配。 建议在 定制 规格场景中逐渐扩展负载均衡器的内存,密切监视内存使用情况,以最终确定合理使用率所需的可接受内存大小。 |
使用模式 | 优势 | 劣势 |
---|---|---|
(推荐)将负载均衡器作为实例资源分配给单个项目 |
| 在主机网络模式下,集群必须具有较多可用于负载均衡器的节点,从而导致资源消耗要求较高。 |
将负载均衡器作为实例资源分配给多个项目 | 管理相对简单。 | 由于所有分配的项目对负载均衡器实例拥有完全权限,当某个项目配置负载均衡器的端口和规则时,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:
|
按端口动态分配负载均衡器资源,不同项目使用不同端口 | 项目之间的规则隔离,确保不相互干扰。 |
|